這學年開始,在環教中心擔任支援教師以來,總希望你們也能有機會
我們頭城出發,來到武荖坑溪畔的環教館,帶領你們進行一趟小水滴
順流而下,我們沒有隨著河流到武荖坑溪的出海口,反而循著古河道
第一站:武荖坑環教中心-勇闖水世界
第一堂課:水的奇妙旅程
(1)課程目的:描述水循環的過程、瞭解水在循環過程中的各種形態。
(2)課程簡介:
由老師講解,請學生擔任小水滴的角色,並分給每位學生一張蓋章紙卡,然後,在老師的指導下,開始到外面已布置好的九個關卡前擲骰子,以決定自己的下一個旅程,集滿14個點後,旅程就算暫告結束,回到自己的座位。
依老師的提問問題,開始分享各自的不同旅程。
(3)活動效益:
了解每個水滴的旅程是經由三種形態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的(如蒸散作用、凝結作用、凝固作用…)。並進一步發現水滴多數停留在海洋和白雲之間,而被動植物所利用的機會非常少,進而了解我們人類所能使用的水資源並不是非常的多,從而珍惜水資源。
(1)課程目的:描述水循環的過程、瞭解水在循環過程中的各種形態。
(2)課程簡介:
由老師講解,請學生擔任小水滴的角色,並分給每位學生一張蓋章紙卡,然後,在老師的指導下,開始到外面已布置好的九個關卡前擲骰子,以決定自己的下一個旅程,集滿14個點後,旅程就算暫告結束,回到自己的座位。
依老師的提問問題,開始分享各自的不同旅程。
(3)活動效益:
了解每個水滴的旅程是經由三種形態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的(如蒸散作用、凝結作用、凝固作用…)。並進一步發現水滴多數停留在海洋和白雲之間,而被動植物所利用的機會非常少,進而了解我們人類所能使用的水資源並不是非常的多,從而珍惜水資源。
水滴們大家排隊準備到下一站 |
擲骰子定行程 |
學生們輪流分享他們的小水滴旅程 |
第二堂課:古今相照
(1)課程目的:瞭解隨著時代的演進,用水方式改變的原因,以及比較古今用水方式的利弊。
(2)課程簡介:
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用水圖卡(蓋住),然後一同打開後,開始自行找尋相同用水符號的其他三張圖卡,等集好後,排開來,並討論依時間排出用水工具的演進順序。
然後,請一位同學拿出排好的順序,張貼在白板上。由老師引導與討論演進順序是否正確。接著,請同學思考哪種用水方式需要哪些資源,使用這些工具會產生什麼廢棄物?當然,也要提醒學生:新的發明帶來方便,亦會帶來浪費,我們有必要善加運用,同時也不能造成過度的浪費。
最後,將所有的圖卡都反面貼在白板上,進行分組記憶配對遊戲,獲勝那一組送獎品。
(3)活動效益:
瞭解新的發明為我們人類的用水方式帶來便利,但同樣使用了過多的資源。思考在現在的用水方法應該要如何改進才能更有效的運用水資源。
第二站:無尾港水鳥保護區(港邊社區)
先來吃點風味餐
第三站:港邊社區和保護區的解說導覽
第四站:植物染頭巾DIY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