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11月 21, 2013

【活動】11/20海洋教育套裝行程-武荖坑與無尾港戶外環境教育


       這學年開始,在環教中心擔任支援教師以來,總希望你們也能有機會到中心上課,在昨天,因為海洋教育套裝體驗行程而成行。
      我們頭城出發,來到武荖坑溪畔的環教館,帶領你們進行一趟小水滴的奇妙旅程,從離不開海洋圈,在白雲圈排隊打轉的窘境,到可以四處旅行的過程,體驗水滴難能可貴的循環。再藉由用水工具的圖卡配對來了解古今人類用水工具的演變,討論過程中用了多少自然資源,以及可以如何節水,從而學習珍惜我們有限的水資源。
      順流而下,我們沒有隨著河流到武荖坑溪的出海口,反而循著古河道,去拜訪位於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旁的港邊社區,由當地的社區志工帶領我們走訪這個早期以漁業為主的小村落,在百年古井、傳統石板屋和五路兵將裡想像百年漁村的風華,在湧泉區、海岸線和沼澤灘裡找尋多樣性的濕地生態,最後,仿效前人的傳統技藝,把植物染頭巾帶回家,當作本次校外教學的紀念。








第一站:武荖坑環教中心-勇闖水世界
 第一堂課:水的奇妙旅程
 (1)課程目的:描述水循環的過程、瞭解水在循環過程中的各種形態。
 (2)課程簡介:
   由老師講解,請學生擔任小水滴的角色,並分給每位學生一張蓋章紙卡,然後,在老師的指導下,開始到外面已布置好的九個關卡前擲骰子,以決定自己的下一個旅程,集滿14個點後,旅程就算暫告結束,回到自己的座位。
    依老師的提問問題,開始分享各自的不同旅程。
 (3)活動效益:
    了解每個水滴的旅程是經由三種形態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的(如蒸散作用、凝結作用、凝固作用…)。並進一步發現水滴多數停留在海洋和白雲之間,而被動植物所利用的機會非常少,進而了解我們人類所能使用的水資源並不是非常的多,從而珍惜水資源。






水滴們大家排隊準備到下一站

擲骰子定行程

學生們輪流分享他們的小水滴旅程
第二堂課:古今相照
   (1)課程目的:瞭解隨著時代的演進,用水方式改變的原因,以及比較古今用水方式的利弊。
   (2)課程簡介:
    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用水圖卡(蓋住),然後一同打開後,開始自行找尋相同用水符號的其他三張圖卡,等集好後,排開來,並討論依時間排出用水工具的演進順序。
    然後,請一位同學拿出排好的順序,張貼在白板上。由老師引導與討論演進順序是否正確。接著,請同學思考哪種用水方式需要哪些資源,使用這些工具會產生什麼廢棄物?當然,也要提醒學生:新的發明帶來方便,亦會帶來浪費,我們有必要善加運用,同時也不能造成過度的浪費。    
    最後,將所有的圖卡都反面貼在白板上,進行分組記憶配對遊戲,獲勝那一組送獎品。 
   (3)活動效益:
    瞭解新的發明為我們人類的用水方式帶來便利,但同樣使用了過多的資源。思考在現在的用水方法應該要如何改進才能更有效的運用水資源。

孩子們拿著自己所分到的圖卡,再討論工具的演變次序













第二站:無尾港水鳥保護區(港邊社區)


先來吃點風味餐






第三站:港邊社區和保護區的解說導覽



















第四站:植物染頭巾DIY










 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